智慧物流,智能工厂行业


       集规划、设计、制造、安装、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


 
  
 

 
新闻动态
DYNAMIC NEWS

智慧物流:从 1.0迈向 2.0

互联网时代下,物流行业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结合。例如仓内技术中的可穿戴设备技术,最后一公里中的3D打印,干线技术中的无人卡车,及数据底盘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大多部分尚未大范围应用。但预期可分别用于舱内智能分拣,末端产品配送,干线货物运输等,这些都将改变物流行业原有的市场环境与业务流程,推动出现一批新的物流模式和业态。新的运作模式正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智慧物流快速增长。

中国智慧物流政策图谱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市场国家,发展成包括合同物流、地面运输、快递及包裹、货运代理、第四方物流、分销公司在内的庞大体系,这些都与国家政策的引导分不开。

20世纪90年代,物流开始在中国起步。2001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流热,国家从实际行动上狠抓物流。2011年,推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配套措施,营造了行业发展的健康环境。物流业已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确定了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农产品物流、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资源型产品物流、城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物流、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新技术开发应用、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应急物流等12项重点工程,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而近年来无论是以阿里巴巴、京东为代表的电商企业,还是以顺丰、通达系代表的快递企业以及大数据服务商等都开始抢占智慧物流的风口。打造智慧物流,不仅是消费升级对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需求迫在眉睫,同时也与近几年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智慧物流政策密不可分。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再到物流供应链,政策在其中无一不起到协助指导作用。

物流业是一个半开放式的市场,政府的引导和政策基本可以主导整个物流市场的变化。随着众多新兴科技和技术逐渐脱离构想蓝图、走入商业应用领域,物流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科技深刻变革快递物流中仓储、运输与配送的各个环节,成为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关键利器。

为此,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国家邮政局于近年来出台多部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政策与发展意见,大力推动了物流相关创新领域的活力,并将深远影响智慧物流的发展。近年来国家政策方面颁布了许多关于促进物流技术发展的内容。这些政策、指导意见从不同的角度为物流业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顺应大环境,找准发力点,物流企业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智慧物流新风向。

智慧物流迈入无人时代

电商产业的发展,物流业务量的增速已经高过了电商增速。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商家甚至可以预测销售情况提前备货,把货物存储在离消费者更近的仓库,大量智能机器人代替了人工,无人技术和设备大大解决了物流行业中的成本和时效等问题,使中国的物流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智慧物流正在迈入无人时代。

随着无人技术疯狂落地,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众多无人物流黑科技产品的落地与常态化运营,无人物流2.0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打造“快递航母”,争取在2020年形成三到四家收入超千亿元的快递企业集团,培育两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快递品牌。阿里巴巴的菜鸟网络、京东的京东物流、苏宁的苏宁物流高举科技大旗,纷纷进军科技物流。

相较于传统物流的单一配送来说,无人物流似乎更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个性化需求。当下,为了将无人物流尽快商业化落地,巨头们都在无人物流领域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此前阿里巴巴宣布53亿元增持菜鸟网络,成为控股股东,并且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进一步投入1000亿元,推进智能仓库、智能配送、全球超级物流枢纽等核心领域建设。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2018年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GSLS)上表示,如果千亿不够,会投资几千亿。并称未来要用技术、智慧、机器,把中国物流成本从占GDP比重的20%下降到5%左右。

据了解,AGV机器人无人仓先后在上海、济南实现运营,机器人与托盘组合,实现了商品整件以及大批量的智能化搬运。与此同时,苏宁物流在合肥、福州、深圳、郑州、重庆等城市也已启动机器人仓库的建设工作,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仓储网络正在逐步成形。

京东物流正通过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无人零售四大“黑科技”建起京东智慧物流网络,并推动物流行业步入无人化时代。2018年“6·18”期间,京东无人配送机器人正式上路,在北京进行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可以预见在技术的驱动下,无人物流2.0时代正在缓缓拉开。

无人设备在物流领域的应用能够解放劳动力,并解决效率不足、隐私泄露等问题,其发展前景受到期待。但目前无人设备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难以在各领域大规模应用,因此网民对其发展持乐观谨慎态度。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1.9%的受访网民认为无人设备在物流中的应用前景值得看好,但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应用,同时有20.8%的受访网民仅看好部分无人设备在物流中的应用。

此外,智能物流的终端智能快递柜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覆盖率不高、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但其在提高终端配送效率与节约人力方面有较大作用,有较好发展前景。23.2%的受访网民仍未接触过智能快递柜,19.6%的受访网民认为次日取件收费不够人性化,而18.4%的受访网民则认为智能快递柜非常方便。

智慧物流市场展望与挑战

2018年,中国快递行业突破了1天10亿件包裹的新时代。电商行业的不断完善,也推进了快递物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我国物流市场巨大,智慧物流是重要的发展趋势。据预测,2019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或达到4500亿元。随着智慧物流技术的成熟,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用户规模将达4.21亿人。新零售的发展带动即时配送行业需求提升,智慧物流技术的成熟助力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未来即时配送行业用户规模仍有增长潜力。

2019年,我国物流行业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智慧物流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不管是互联网平台还是线下的第三方物流,竞争都十分激烈,可以说进入了补贴和烧钱的时代。不断的烧钱和补贴大战不利于形成良性合理的竞争生态,智慧物流中第一方队包括菜鸟、运满满、货拉拉等,以平台形式出现,属于资金密集型;第二方队拥有大量园区、车队,资产比较重;还有一部分属于方案提供商,属于典型的第三方物流。

此外,在物流行业信息孤岛现象仍然非常突出。在社会物流组织方面,公路货运行业窄,运输车辆使用率低,多式联运存在联不上、联不好的问题,海铁联运比例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共享开放力度不够。

在企业物流管理方面,大多数企业还缺乏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上下游缺乏协同,制造企业普遍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企业降成本往往就是压低物流服务价格,而忽视了物流的隐性成本。

在物流发展环境方面,土地、人工、运能、资金等要素成本近年来上涨较快,运输结构不合理,铁路水运的主要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市场不规范,市场交易成本比较高。2019年,我国铁路计划完成33亿多吨运输量。随着《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进一步实施,铁路运输成为我国运输结构变革的重要助力。

物流企业可以在货运价格、运输枢纽、数据共享等方面,深度参与铁路运输建设,创新高铁快递、驮背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等产品。

2019年是物流科技落地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成熟物流科技将更广泛地应用到物流行业,比如智能仓储、无人技术等。除了技术高速发展外,监管部门也有意给予物流企业更大的无人机试点空间,无人机或将成为智慧物流的下一个突破口。

现代供应链已经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形成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以满足提质增效的目标。随着下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转型成为了重要趋势,供应链能力也将成为检验物流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每个物流环节的信息数字化并实现线上连接,推动物流过程透明化,不断推进业务数字化改造。随着物流数据化、智能化的不断推进,政府监管也有了新的手段,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的搭建让信息透明程度、监管力度都得到加强。随之而来的便是市场监管重心由事前资质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的信用与数据监管。